iasp主席陈鸿波:国际科技合作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合作 -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

iasp主席陈鸿波:国际科技合作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合作

发布时间:2021-10-19来源:中国贸易报

微信图片_20211019100311c.jpg

iasp主席、启迪控股高级常务副总裁、清华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陈鸿波


在近期举办的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第三十八届线上世界大会上,经全体会员会议确认,启迪控股高级常务副总裁、清华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陈鸿波出任主席。这是该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国科技园区的代表出任主席。此前,陈鸿波已在iasp担任了三年的副主席。


iasp成立于1984年,目前拥有来自世界74个国家的350个会员单位,代表着十余万家高科技入园企业,目前中国会员数量已达会员总数的10%左右,成为协会中会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张江高新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洛阳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和大学科技园都是或曾经是该协会的会员。2004年,启迪控股运营的清华科技园(tuspark)成为iasp会员,目前,启迪控股已经成为iasp中最活跃的会员之一。


“过去十几年来,iasp的主席分别由德国、英国、泰国、西班牙、巴西、法国、美国等国家的园区代表轮流出任。我担任这个职务最早是从2016年开始酝酿,到今年上任历经5年。其实我是谁、谁任职主席在这件事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面孔终于出现在这个行业的显著位置上,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园区发展成果的认可和赞赏。”陈鸿波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说,这种认可与赞赏表现在以前常常是中国园区代表赴海外知名科技园区参观学习,而后来则是国际科技园区代表经常到中国来参观访问。


科技园区并非中国首创,却在中国得到大力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例,截至2019年,我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gdp已占全国gdp的12.3%。究其原因,陈鸿波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最为重要:一是和经济特区一样,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需要通过科技园区这个平台营造优越的局部环境,集中政策、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二是政府节奏把握得当,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观察、探索、总结经验,并适时向全国推广;三是全国各地看到试验、示范取得的成绩,更加认同国家的发展理念,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了各地的智慧和优势。


纵观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从北京开始建设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始探索建立科技园区;第二个阶段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设了包括武汉、深圳、张江等在内的54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之后,全国的科技园区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到目前全国国家级高新区达到了169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园区也遍地开花。


未来科技园区的发展将面临哪些变化?陈鸿波认为,以下趋势值得各方注意: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互联网信息通讯方面的基础设施比办公空间更重要,共享、互动功能的空间比专用办公空间更重要,分散式办公空间比集中式办公空间更重要;在管理运行服务方面,随着整体生态服务体系的不断进步,专业服务会比一般服务更重要,后端市场推广服务比前端技术生产服务更重要,政府主导的园区服务更多地转向专业外包服务,科技园区专业管理团队的作用(咨询管理服务等)会更强。


“1987年,时任国家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局局长吴贻康介绍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基金主任、企业孵化器专家拉卡卡(r.lalkaka)会见了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拉卡卡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在孵化器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提议由联合国科技基金资助对中国建立这种孵化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宋健主任当场表示中国有兴趣进行这种尝试,并交由合作局联系安排。这就是在政府层面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理念引入我国的开端。”陈鸿波介绍说,“实际上,清华科技园是在中国科技园区发展大历史背景下和中国的各类科技园区一起创业、探索、建设、发展,一起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综合创新服务体系阶段,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谈到清华科技园的国际化历程,陈鸿波感慨颇多。在清华科技园创建之初,曾组团前往美国三角科技园(rtp)参观,当时对方仅派了一名普通行政人员接待,在大致讲解和参观了一下后就匆匆结束了行程。这段经历让启迪控股团队下决心要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后来在清华大学领导的要求和指导下,清华科技园制定了以国际化为首的三大发展战略,推出多个举措:选择国际化人才加入团队;明确了美国三角园、英国剑桥、日本神奈川、法国索菲亚、德国海德堡等一批国际知名科技园作为赶超的目标和对象;同时在园区的软硬件条件等细节上下功夫,包括启用清华科技园英文标识tuspark,改进会议设施设备、优化外宾接待流程等等;还选择了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孵化器和科技园发展中心(iris)、达沃斯论坛(wef)等为舞台,频繁参与各种活动,展示tuspark 品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我们曾经把‘tuspark’印在卡片上,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让外宾们大声读出来,来检验这个名称的发音是否响亮顺口,是否便于同行们记住。”陈鸿波说,“当然,国际项目合作是一个慢活儿,我们一般落地一个项目大都需要3至5年。”

陈鸿波介绍说,启迪控股每年都要开展很多国际交流活动。尤其在疫情前,他们要接待很多外宾到访启迪控股、清华科技园及其分布在各地的启迪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仅2018年一年,他们就接待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外宾,这些来访外宾,一半以上都会参访入园企业。


正是在不断开展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启迪控股不断完善相关细节,使得启迪控股及其入园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国际认可度、品牌附加值都得到显著提高,启迪控股与英国、埃及、马来西亚、泰国、荷兰等国家的国际合作项目相继落地。


“中国科技园区今后的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如何在高技术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过程中,持续地为入园高科技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在创新生态系统和社会整体服务水平普遍提高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独有的特区和带头作用?如何应对从学习者到经验传授者,从经验传授者到开拓者角色的转变?在国际合作中,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能够和国际园区的同行们继续保持相互信任和坦诚交流?”在陈鸿波看来,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需要在不断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同时,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国际科技合作的本质不是科技与科技的合作,而是人与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疫情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人与人之间更要坦诚交流。”陈鸿波接着最后一个问题说,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合适的机会和平台,也需要耐心和坚持。iasp就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渠道之一。启迪控股将在不断总结自身国际化过程中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挖掘iasp所拥有的国际创新合作与交流资源,创造更多的人与人、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交流机会,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中国科技园区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为世界科技园区间的合作共赢贡献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