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丝路十年”书写“京”彩华章 剑桥启迪共绘“创新北京”
发布时间:2023-10-17来源:北京日报
今日,《北京日报》头版发表北京打造“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的试验示范综述。报道认为,十年来,本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的试验示范,与共建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品牌……全新的丝路传奇里书写着精彩的北京篇章。
在谈到“创新北京”时,文章指出,“创新北京”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剑桥启迪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园区和海外创新基地兴起,吸引包括工业4.0、生命健康研发等多个领域创新机构入驻,为当地创新主体业态孵化和市场拓展提供服务,促进国际创新资源双向流动。同时,得益于“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亚欧第三代半导体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搭建起来,共促成7000多项跨国技术对接,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
▲ 《北京日报》10月17日报道
数百年前,京西北商贾云集,外国商人带来皮毛交换中国的丝绸;大运河上川流不息的漕船,载着万国商品运抵京城。
如今,驼铃声声、帆樯林立变成两座国际机场里腾空而起的大飞机、“带货”能力更强的中欧班列、数字时代的互联互通,北京与世界的手握得更紧。
十年来,本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高标准建设的试验示范,与共建国家“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品牌……全新的丝路传奇里书写着精彩的北京篇章。
设施联通铺就繁荣之路
今年初,载着近200位中国乘客的首都航空jd455航班从北京飞抵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滑过维拉纳国际机场的水门。三个月前,这座由北京企业改扩建的机场刚刚投用。
“在马尔代夫,我们创造的很多‘第一次’,也是中国建筑企业的‘第一次’。”承接该工程的团队来自北京城建集团,带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经验,运用智能建造,创造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珊瑚砂吹填领域的新纪录,建起了当地最大的现代化水飞航站楼和第一条4f级跑道。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铺就着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而这正是北京企业的强项。
“北京企业相继参与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道路、港口、市政等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造福当地的标志性工程。”北京市发改委、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2021年,来自北京的建设者们打通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巴板至萨马林达的高速公路。绵延近百公里的通途,结束了加里曼丹岛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成为连通印度尼西亚新首都区域的关键通道。
不久前刚刚通车的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北京企业东方雨虹量身定制了坚韧耐久的弹性防水涂层,恰恰能适应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新生水厂之一,北控水务投资建设的樟宜二期新生水工程,占新生水产量的30%以上,有效缓解当地供水状况。
大道通途,畅行致远。
2013年以来,本市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勘探开发重大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咨询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了肯尼亚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中白工业园等近20个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支撑“一带一路”国际走廊重点节点建设,帮助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
贸易提速促进互利共赢
今年3月,运载55个集装箱的北京首趟中欧班列从平谷马坊出发,开往莫斯科。从此,汽车配件、建材、家电等“抢手货”又多了一条快捷高效的国际贸易新通道。
走出国门的不只“北京商品”,还有“北京服务”。在北京每年1万亿元的对外贸易中,超过20%都是服务贸易。北京已经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贸易往来,1000余家服务企业实现跨国经营。
企业“走出去”,背后需要强大的金融、法律等服务保障。为此,本市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积极争取国开行、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约290亿元贷款支持北京企业“走出去”,支持物美集团、中兴能源等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并引导市场化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仅“光大‘一带一路’绿色股权投资基金”产品规模就达到35亿元。
全球调解员652名、累计调解案件2万余件、成功率达60%……北京市“一带一路”法律商事创新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北京国际仲裁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缩影。这一平台上,新聘境外仲裁员中近一半都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创新北京”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剑桥启迪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园区和海外创新基地兴起,吸引包括工业4.0、生命健康研发等多个领域创新机构入驻,为当地创新主体业态孵化和市场拓展提供服务,促进国际创新资源双向流动。
得益于“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亚欧第三代半导体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等一批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搭建起来,共促成7000多项跨国技术对接,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
在政府层面,“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负责人说,本市累计建立了企业境外服务中心、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基地、“一带一路”双向投资服务平台80余家,与海外226家商协会签订友好协议,覆盖了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为企业提供安全服务、项目信息、政策咨询、法律商务等功能。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
正因如此,本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到6月,进出口额达到9079.7亿元,占同期北京进出口总值的50.9%,比2015年提升近15个百分点。“数字增长的背后,还有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10%。”相关负责人说。
心手相连共创美好未来
7年前,北汽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合作,打造了一座汽车制造工厂。工厂里,两国员工共同成长,如今,南非当地员工逐渐熟练操作焊接、涂装、总装车间里的大量机器人,一些人已经成长为车间设备主管。
“‘走出去’的北京企业在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消除贫困、解决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产业升级等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相关负责人说,以2021年为例,北京市境外企业为所在国家缴纳税金总额18.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7.7万个工作岗位。
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
在数千公里外的乌兰巴托,当地棚户区改造首个项目被称为“北京小区”。这是因为实施改造的企业来自北京,用匠心为当地打造了第一个按照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的小区,帮助2000多户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中兴能源巴基斯坦新能源光伏电站可满足28万户家庭需求,成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并网发电且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
中亚地区首个基因检测实验室正是由北京企业阅微科技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联合创建,帮助当地提高精准医疗、农业育种和法医检验等领域的科研能力。
在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中心,一项名为“藤蔓”的服务国际留学生在京创新创业计划,已帮助1200余名国际青年学生获得实习机会,青年学生归国后把“中国方案”推广至“一带一路”,成为促进与共建国家互通互融的使者。
……
同舟共济,古道新程。过去十年,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加速奔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助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面向未来,生动的创新、数字、绿色、健康、冰雪丝绸之路上,更加美好的北京故事已经开始书写。